乐虎国际-媒体人炮轰久尔杰维奇,何德何能执掌国足?若为锻炼不如用郑智

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新任主帅的任命再次引发舆论震动,塞尔维亚籍教练久尔杰维奇接替前任执掌教鞭的消息传出后,不少媒体人和球迷提出质疑:在众多国内外优秀教练人选中,为何最终选择了他?有评论尖锐指出,若着眼于锻炼本土教练、积累执教经验,不如将机会给予前国脚郑智。

这场争论背后,既关乎对中国足球发展路径的思考,也折射出公众对国足选帅标准的困惑与期待。

久尔杰维奇何许人也?

对于大多数中国球迷而言,久尔杰维奇的名字相对陌生,资料显示,这位塞尔维亚教练曾执教过多家欧洲俱乐部,也有在亚洲国家执教的经历,但缺乏执教顶级国家队或豪门俱乐部的显赫履历,与中国足球此前聘请的里皮、卡马乔等世界级名帅相比,久氏的知名度和成就都存在明显差距。

足协在官宣声明中强调,久尔杰维奇熟悉亚洲足球环境,战术理念先进,善于培养年轻球员,这些官方表述未能平息外界质疑,有媒体人直接发问:“久尔杰维奇何德何能?他的执教成绩有什么过人之处?凭什么认为他能够带领国足实现突破?”

为何不选择郑智?

反对声中,一个替代方案被频繁提及:既然选择一位资历不算特别出众的外教,为什么不给郑智这样的本土少帅机会?

郑智作为中国足球一代传奇球员,职业生涯履历辉煌,曾荣膺亚洲足球先生,长期担任国家队和广州恒大队队长,退役后,他迅速转型为教练,已经在广州队和国足辅助岗位积累了相当经验,对国内球员特点和中国足球现状有着深刻理解。

支持者认为,郑智虽然执教经验尚浅,但有着极高的足球智商和领导力,在球员中威望很高,如果目标是培养本土教练,那么给予实战机会是最好的成长途径,日本足球的成功就部分归功于大胆启用年轻本土教练的政策。

“如果认为久尔杰维奇也需要‘锻炼’才能适应国足主帅岗位,那为什么不直接锻炼我们自己的教练?”某体育专栏作家这样写道。

外教迷信与本土培养的悖论

中国足球长期以来存在一种矛盾心理:一方面渴望本土教练崛起,另一方面又对外籍教练抱有不切实际的期待,每当成绩不佳,换外教就成了首选方案,仿佛外籍教练自带神秘力量能够点石成金。

现实是,过去二十年间,中国男足聘请了多位外籍主帅,从米卢到里皮,从卡马乔到佩兰,没有人能真正改变中国足球的基本面,这些教练有的带来短暂辉煌,有的则惨淡收场,但共同点是都没能建立可持续的发展体系。

与此形成对比的是,我们的近邻日本和韩国,都经历了从依赖外教到培养本土教练的过程,如今这两国国家队大多由本土教练执掌,国家足球体系也实现了良性循环。

媒体人炮轰久尔杰维奇,何德何能执掌国足?若为锻炼不如用郑智

有评论指出:“如果我们永远不敢给本土教练机会,他们就永远无法成长,郑智这一代年轻教练,需要的是信任和实践机会,而不是一再被跳过。”

国足选帅标准之谜

久尔杰维奇的任命再次引发了对国足选帅标准的质疑,选帅过程是否透明?评价体系是否科学?决策是否基于专业考量而非其他因素?

理想情况下,国足主帅人选应当基于明确的战术理念和长期发展规划,教练需要既了解现代足球发展趋势,又熟悉中国足球的特殊环境;既要能提升短期成绩,又要能参与青训体系和足球文化的建设。

久尔杰维奇是否符合这些条件?足协没有给出足够有说服力的解释,这不禁让人怀疑,这次选帅是否又是草率决策的结果。

锻炼新帅还是冲击成绩?

国足目前处于青黄不接的转型期,既需要完成新老交替,又要应对世界杯预选赛等重大赛事,这种背景下,主帅人选关乎一个根本问题:当前国家队的首要目标是锻炼队伍培养新人,还是全力冲击比赛成绩?

若侧重长远发展,给予郑智这样的本土少帅机会无疑更有价值;若追求短期成绩,则应当聘请真正具有成功经验的世界级教练,久尔杰维奇的任命似乎处于两种思路之间的模糊地带,既不像全力冲击成绩的选择,也不像彻底锻炼新人的决定。

这种“中间路线”可能最终导致两头落空:既无法实现立竿见影的成绩提升,也不能为本土教练成长提供机会。

媒体人炮轰久尔杰维奇,何德何能执掌国足?若为锻炼不如用郑智

中国足球的identity危机

国足选帅争议背后,是中国足球自我定位的模糊,我们究竟要打造什么样的足球风格?追求什么样的足球哲学?希望中国足球在世界足坛扮演什么角色?

日本足球经过多年探索,形成了技术流、传控主导的鲜明风格;韩国足球则以顽强拼搏和体能优势著称,中国足球却始终在不同风格间摇摆不定,从学巴西到学德国,从模仿西班牙到追捧意大利,从未形成自己的足球identity。

主帅人选应当与国家足球的整体风格规划相匹配,如果我们要打造技术型足球,就应聘请擅长此道的教练;如果强调身体和速度,则应寻找相应专家,久尔杰维奇的足球哲学是什么?他能否帮助中国足球建立自己的风格?这些问题都需要答案。

期待超越争议的表现

无论舆论如何质疑,久尔杰维奇已经成为国足新任主帅,现在最重要的是给予他必要的支持与时间,让他能够专心开展工作,中国足球需要的不是无休止的争论,而是脚踏实地的发展。

我们希望久尔杰维奇能够用成绩回应质疑,证明自己的确是中国足球的合适领路人,中国足球也需要认真思考教练培养体系的建设,为郑智等本土才俊提供更好的成长路径。

毕竟,一个健康发展的足球生态,既需要优秀的外籍教练带来新理念,也需要本土教练的成长与崛起,如何平衡二者关系,实现“洋为中用”与“本土培养”的有机结合,将考验中国足球管理者的智慧。

发表评论